中国11月出口下跌会否对经济带来重大影响,确令人关注。由于入口跌幅远高于出口,引致贸易顺差大升52%至400亿美元的新高,净出口对GDP增长反有良好拉动作用。然而除了这直接效应外,还须考虑出入口下降带来的乘数效应,否则将低估其影响。
出口下降的影响已十分明显,沿海长珠三角地区,已有数以万计的中小加工企业倒闭或陷于停产、半停产,大量民工被裁员,提早春运回乡者估计已达千万,有不少人还处于半停工状态。这样会造成工资及收入水平下降,直接打击消费并进而抑压投资。另一个外需下降而影响内需的连锁反应,是加工基地的税收及其它费用收入,和内陆民工来源地的工资汇款收入等的损失。
出口下降影响广
入口下降也同样带来经济效应,除了直接的入口业经营减值损失外,还要看其它影响。入口价格下调可提高国民实际购买力,乃有利因素;但入口数量下降则要视乎市场反应而定;若下降缘自或引起入口替代,则属利好,否则只反映经济总量收缩。目前中国正面对价量齐降的收缩型入口下降,短期无助推动增长,稍后则要看会否出现入口替代效应。
对于出口,目前在外需不振下不能要求扩张,故政策重点应是稳定出口和协助企业渡过难关,从而减少倒闭及裁员。可行方法包括:(一)由人民币贬值重回一篮子挂 ,并进而稳定有效汇率。(二)暂时逆转一些「奖入限出」的抑制出口做法。当局已在这样做,如重新提高出口退税,暂停加工出口 账「实转」,而地方上则暂缓提高最低工资及各项收费和新劳动法的执行。(三)协助中小企业融资。一些地区(尤其出口加工基地)已开始为外贸信贷提供担保。中美两国最近已协议成立200亿美元的外贸信贷基金,以助企业打破信用紧缩的掣肘。但还可能需要成立由政府领头的基金,为优质企业注资以强化其根基。
支持出口勿过滥
此外,目前通胀已明显下降,11月CPI升幅已大降至2.4%(10月为4%),将有利于出口生产。另一方面,当局在推动出口时,仍应结合市场化改革及优化出口生产及产品结构的政策措施,使应急的短期支持,和促进竞争力提升的长期发展策略能配套并行。因此不能操之过急,为支持出口而不计效益,如滥施补贴及减费等措施。例子之一是去年政府对一些资源密集产品加收出口税,现在又开始取消。但这实无必要:当经济在明年回稳时,对资源产品需求将复炽,现时理应由增加储备和拓展下游应用产业,来吸收及消化过剩产品,而不是硬推出口。
|